中山醫學大學機構典藏 CSMUIR:Item 310902500/4424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7901/22917 (78%)
造访人次 : 7561282      在线人数 : 119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csmu.edu.tw:8080/ir/handle/310902500/4424


    题名: 應用水蚤急毒性試驗及行爲反應模式評估界面活性劑及殺蟲劑
    作者: 張時獻
    盧啟元
    李宣信
    李明偉
    王凱淞
    許晉誠
    贡献者: 中山醫學大學
    公共衛生學系
    关键词: 圓水蚤
    泳動軌跡
    殺蟲劑
    界面活性劑
    日期: 2009-12
    上传时间: 2012-08-07T07:32:28Z (UTC)
    摘要: 目的:本研究藉由自行發展之圓水蚤(Daphnia pulex)泳動行為模式觀察系統,改良舊有之影像記錄方式,分析圓水蚤接觸有毒物質;界面活性劑及殺蟲劑後,泳動軌跡與泳動速度改變的現象。方法:設計圓水蚤泳動行為模式觀察系統,使用高畫素之數位相機記錄圓水蚤泳動軌跡,於固定時間截取圓水蚤之泳動軌跡並利用畫素(Pixel)定量圓水蚤泳動速度,運用Image J V3.6中之破碎維度(Fractal dimension)與Box counting method估算,並採用ANOVA統計分析。結果:研究結果顯示圓水蚤接觸界面活性劑於試驗時間0、30、60分鐘可觀察到泳動行為快速(約111, 000 pixel),路徑接近直線,與控制組(緩慢;約50, 100 pixel,路徑成拋物線)有明顯之差距。圓水蚤接觸殺蟲劑後,於試驗時間15分內即可觀察到其泳動速度有明顯之加速(約70, 750 pixel),且路徑接近直線到達亮點,觀察於暴露試驗時間一開始時,圓水蚤泳動速度即呈現出劑量效應之趨勢。分析軌跡之FD(Fractal dimension)值比較界面活性劑(Df=1.67)、殺蟲劑(Df=1.53),經過統計分析(ANOVA)結果顯示殺蟲劑相較於界面活性劑,其對於圓水蚤之泳動軌跡有顯著之差距(P<0.001)。結論:本研究所自行設計之圓水蚤泳動行為模式經由以上試驗結果之分析證實,可提高偵測水中不同化學物質(界面活性劑及殺蟲劑)之敏感度。圓水蚤泳動行為模式觀察系統,可詳細記錄分析圓水蚤之行為模式,在短時間(15分鐘)內即可評估水體是否遭受汙染,對於運用圓水蚤泳動行為模式試驗有毒物質可做為反應時間之參考。
    URI: https://ir.csmu.edu.tw:8080/ir/handle/310902500/4424
    關聯: 中山醫學雜誌
    Vol.20 No.2 (2009/12)125-142
    显示于类别:[公共衛生學系暨碩士班]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期刊論文0KbHTML553检视/开启


    SFX Query

    在CSMUI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TAIR相关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