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7901/22917 (78%)
Visitors : 7545743      Online Users : 248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ir.csmu.edu.tw:8080/ir/handle/310902500/4275


    Title: 應用射頻電磁波人體暴露量化模式進行人體健康影響流行病學研究
    Quantification on Exposure to Radio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Model in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with Health Effect of Human.
    Authors: 劉宏信
    Contributors: 中山醫學大學:職業安全與衛生系
    Keywords: 射頻電磁波;電磁波暴露評估模式及量測方法;特殊族群
    Date: 2012
    Issue Date: 2012-06-25T08:13:44Z (UTC)
    Abstract: 國際衛生組織( WHO)下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於2011年5月份公布208號報告,將射頻電磁波(行動電話)歸類為Group 2B級可能致癌因子,IARC負責該研究的科學家巴恩(Robert Baan)表示,重度行動電話使用者(每天使用超過30分鐘、持續十年以上)較一般人多出40%罹患神經膠質瘤的風險。結果顯示曝露在手機射頻電磁場的風險,大於電話塔台和基地台。根據WHO第299號文件說明書顯示,在現代社會中有越來越多的機會使用到電場技術,例如在醫院中所使用之核磁共振攝影(MRI),交通系統使用直流電 (DC)或靜磁場,以及高能量物理研究設施。由於靜電場的場強度增強,而與身體產生的各種相互作用也有可能增強。WHO的國際電磁場計畫近幾年調查暴露於高強度電場中之健康影響,並於2006年之環境衛生標準中特別強調對醫務人員和病人(特別是兒童和孕婦)以及在高磁場作業中之工作者採取保護措施的重要性。 國際上目前成立了Bioinitiative Working Group以及Bioelectromagnetic Society等組織,積極研究電磁場與生物反應的關係,以及訂定暴露電磁場的生物標準。有關手機的放射頻率電磁場,在動物或組織細胞的生物效應研究,譬如對細胞的免疫功能、基因、DNA、蛋白體、染色體等的影響,在指引內的輻射量,大多的研究,並沒有呈現明顯的影響(BioInitiative Report,2009),但因為體外的實驗,與人們實際使用手機的情況不一致,因此,也不能據以否定手機輻射對人體的影響,畢竟腫瘤的發生,除了與各種組織細胞的特性有關,尚須承受長期慢性的刺激影響,才有可能誘發產生。有關高頻率電磁場暴露的健康危害疑慮逐漸升高,因此許多研究學者開始針對電磁波可能導致健康上不良的效應進行流行病學研究調查、人體試驗、動物實驗、及細胞實驗等研究。目前國內對於較強的高頻電磁場(波)(100kHz-3GHz)之場所與個人並無完整之暴露資料、健康調查及各種防護措施之方法尚未完整。國內目前有本研究團隊於去年建立一套客觀的電磁場量測及採樣方法來研究國內特有之電磁波暴露環境及型態,並可供相關單位檢驗─利用全向式電磁波偵測器及窄頻式頻譜分析儀可量測個人於單位空間內之電磁波暴露濃度,並輔以時間活動模式問卷可計算推估個人全天電磁波暴露總量與熱效應危害影響─探討環境中基地台或其他各種電磁波來源對人體健康影響之研究。本研究計劃將結合通訊及衛生領域專業人才,依據本團隊建立之電磁波人體暴露量化評估模式,針對射頻電磁波暴露之民眾進行量測,可完整推估計算個人電磁波暴露濃度及人體熱效應危害影響,進行本土長期流行病學研究。 本研究希望以下列目標作探討1.建立於國內特殊族群(老人、兒童及孕婦)及大專院校相關實驗室師生等一般民眾之高頻電磁場(波)暴露狀況調查之基本資料,探討高頻電磁場暴露之健康效應及健康風險評估結果,及各相關機構關於電磁場之相關規範及暴露標準建議值。2.分析探討國內個人手機使用現狀與電磁波暴露濃度加乘影響評估,例如通話與待機模式、手機放置位置、使用時間,不同量測方法評估手機及電磁波效應等。3. 針對學童、孕婦及老人這些高危險暴露族群或易感族,進行現場暴露評估,利用上述評估方法加上時間活動模式紀錄表,針對不同背景及不同區域(市區及郊區生活者)的特殊族群進行分析各種暴露特性。並以個人電磁波暴露及健康狀況問卷回溯性調查5年內電磁波暴露情況與健康史,了解對射頻電磁波的認知程度,同時評估其電磁波熱效應健康危害風險。本研究計畫除以完整之量測、採樣與分析量化方法計算個人電磁波暴露總量與熱效應危害影響外,如何確認個別與總電磁波暴露能量及其個別電磁波危害之貢獻度之建立及與人體健康之流行病學關聯將是本研究的重點。
    URI: https://ir.csmu.edu.tw:8080/ir/handle/310902500/4275
    Relation: 中山醫學大學:職業安全與衛生系
    Appears in Collections:[School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Research Project Report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RRPG10102-0601-2715981.pdf9570KbAdobe PDF2471View/Open


    SFX Query

    All items in CSMU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